湖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工作简介
湖南工业大学位于浩渺湘江之滨,悠悠神农福地,南方重要工业重镇,长株潭两型社会的重要一极----湖南省株洲市。学校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正式获批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教育部包装教育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唯——高校副会长单位,被誉为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包装人才的摇篮、包装发展智库、包装科研基地、包装文化中心”。
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工业科学融合创新、包装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2011年9月,学校成立社会科学处,统管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现设有综合办公室、项目管理科、成果管理科3个科室,工作人员5人。
学校有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体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学院、李可染美术学院等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学院10个,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944人,其中教授127人,副教授265人,博士146人。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5人,湖南省121人才11人。有31个人文社科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有文科类本科学生15063人,一级学科科学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点11个,研究生1300余人。
有人文社科类国家一流专业7个、金课3门。
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51项(其中国家重大2项、重点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35项,湖南省重大重点社科研究课题16项,省社科基金133项,省社科评审委课题161项,教育厅课题166项,完成《中国包装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湖南省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对策研究2017ZK3067》、《株洲市清水塘生态保护研究2017》、《株洲市“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2021-2025》等横向课题210多项,2021年人文社会科学各类到账经费1533.5万元。2016--2021年发表学术论文2868篇,出版专著171部,教材32部。
2020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22年获得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株洲市优秀成果奖2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设计学获C+、工商管理获C-。2021年软科排名我校设计学、体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四个学科入围。
学校现有全国包装广告研究基地、中国包装设计艺术中心二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6个:
三个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湖南炎帝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湖南工业大学普法教育宣传基地。
有1个湖南省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团队:智能包装设计与技术创新团队。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
立足新起点,践行新理念。相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遵循现代大学办学理念,不断探索,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工业科学融合创新、包装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