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部门首页 |  部门简介 |  科研动态 |  项目动态 |  成果与奖励 |  研究基地 |  社科论坛 |  下载中心 |  科研管理系统 |  其他栏目
 
 首 页 ->  详细信息
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简介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18-04-24]  浏览次数:


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简介

 

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成立于2017年,挂靠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由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未兵教授担任基地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若松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目前基地科研团队共有30人,包括基地负责人1名,首席专家1名,基地研究人员28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0名,博士13名;省级层次以上优秀人才8人。

一、基地定位

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的成立,一是有利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动我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努力把基地打造成我省学习宣传研究党中央最新理论的重要阵地,服务全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载体,联系广大理论研究和宣讲工作者的重要桥梁,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二是有利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了近40000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任务,建立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有利于深化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水平,有助于研究回答青年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发展大势,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三是有利于在株洲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株洲是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和新兴工业城市,湖南工业大学是株洲唯一的本科院校。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还要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有利于结合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有利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二、学科建设

湖南工业大学已于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至今已有10届学生毕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等三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和学术地位的研究成果,2011年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立项为校级重点学科,成立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与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人才队伍建设

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为主体,兼聘学校著名专家学者而组成。该团队为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基地负责人唐未兵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和湖南省第四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基地首席专家陈若松教授系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通讯评审专家、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该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强烈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其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分布合理,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职称、结构合理并富有活力的研究队伍。

四、研究成果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比较多,近5年来共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55项。科研总经费248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科研经费达到176万元。出版专著14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共党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4篇;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获奖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人,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人。一部专著入选湖南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省仅有6部专著入选)。

标志性成果:

一是基地负责人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未兵教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创新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所有制基础研究》、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招标项目《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方法和体系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4:《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研究》20147;《所有制结构变迁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阈值效应》,《新华文摘》201312;《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新华文摘》20099;30年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2009120日。相关研究成果相继被评为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一等奖、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是基地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若松教授围绕“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主持国家课题1项、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2项。出版相关专著2部:《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科学发展观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2013327日光明日报对陈若松教授相关研究进行了报道,湖南省社科院院长刘建武教授等专家撰写了书评,分别发表在《湖南日报》、《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湖南工程学院学报》,人民网、求是网、光明网、湖南网、红网对陈若松教授成果进行了转载和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国家级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近2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荣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

三是张永红教授围绕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公开在国家级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篇,CSSCI期刊近20篇,荣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和休闲理论研究,特别是张永红教授认为马克思自然观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为化解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的思路,获得了社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

五、工作保障

组织保障: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成立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基地负责人为我校党委书记,首席专家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若松教授。基地设三个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唐未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陈若松)、马克思主义生态和休闲理论研究(张永红)

经费保障:湖南工业大学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学校保证每年提供不少于5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湖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会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同时,基地成员自身将努力争取国家、省社科基金等纵向科研经费和其他横向课题经费支持,夯实经费基础。

人才队伍: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有教授14人,博士13人,专兼职队伍100人,其中,专职72人。现有骨干队伍科研能力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共党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权威期刊公开发表55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重要学术刊物转载2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图书资料:湖南工业大学校图书馆藏书逾200万册,直接负责基地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有自己的资料室,藏书逾5万册,未来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再投入25万元购买报刊图书资料和电子阅览资料,增加藏书2万册;加上庞大的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基地建设的图书资源有较好的保障。

办公条件:基地由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建设,目前,在湖南工业大学河东校区有一栋办公大楼,该楼共5层约200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教研室、资料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设备等硬件资源有保障。现在,湖南工业大学新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拥有一栋五层楼房的现代化的综合办公楼,教授和博士均配有专用工作室和电脑。

六、建设规划

指导思想: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建设“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是一项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因此,本基地将秉承“理论传承、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宗旨,本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力争出优秀成果,育优秀人才,铸优秀业绩,创优秀基地。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是关键,本基地拟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计划引进教授、博士9人,继续培养目前在读博士1名,并力争再送培博士2名,培养基地成员晋升教授职称1-2名;(2)通过访问学者、博士后工作研究、学术会议等形式,选送基地相关成员到国内一流院校、研究机构学习、交流;(3)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基地讲学;(4)举办校内外学术会议5次,其中高水平会议4次。总之,不拘形式,不惜投入,打造一支高水平、精业务的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规划:科研成果是检验基地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本基地研究成员长期从事党的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教学工作,已积累一定经验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未来三年,本基地将保持优势,锤炼特色,形成系列科研成果。

1)主持省部级项目11项,其中,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软科学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争取横向项目5项,力争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更上层楼;各项目计划到帐科研经费总额达到60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达到24万元。

2)三年内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近20篇;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发表或转载高质量论文,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3部,争取省级社科成果奖12项,市级社科成果奖6项,研究成果在省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刊发1-2篇。

3)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要求与会人员积极递交研究论文,力争在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2篇。

4)基地将利用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近四万湖南工业大学的学子受益,同时,基地承担社会责任,拟为株洲部分企业的员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讲座,并力争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

5)积极承担省委、省政府、株洲市委、市政府应用对策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力促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力求研究成果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影响。

总之,计划到第一个建设周期结束时,本基地将具有较为先进、齐全的软、硬件配置,研究人员的研究实力有较大提升,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较为明显的突破,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并形成较大扇面的学术影响辐射,使本基地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一个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阵地。

页面功能:[打印]  [顶部]  [关闭]
 

建议您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1024×768 并使用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联系方式:0731-22183450
 
  地        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湖南工业大学科技楼4楼 邮政编码:412007
电子信箱: science_zhuzi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