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 “铭党恩,颂榜样”——聆听先进事迹,感悟榜样力量(二)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我院开展了“铭党恩,颂榜样”活动,专程走访了一批为学院发展建功立业的老干部老党员们,请他们回顾入党前后的心路历程和奋斗进取的先进事迹,表达对党百年华诞的衷心祝福。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先进事迹,感悟榜样力量,在学习工作中更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干一行钻一行干好一行,是我的人生信条
彭雪开:湖南工业大学教授,湖南攸县人。中国地名学会常务理事、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硕士生导师。1976年7月入党。
我出生在攸县西乡的偏僻乡村,从小就对外面世界感到好奇,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许多良好的愿望,都不能实现。我想:要改变人生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刻苦学习,学好本领,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努力为社会做好实事。
在村上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当学生一定努力成为三好学生。我除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外,主要精力就是学习。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我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各种奖状贴满了斑削的土墙。10岁那年,我要到离家20多里的大同附中读高小,我第一次见到汽车、红砖楼房,第一次可以阅看《中国少年报》等,见识了长株潭各地来的老师,从此开阔了眼界。这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有所改善,更激起了我努力学习的欲望。1965年我以年级第一名成绩考上攸县一中,但我因家里负担不起学杂、生活费,只好留在大同附中读初中,直到1969年转学攸县一中。文化大革命中,社会动荡不安,但我仍然坚持学习,坚信知识定能改変命运!
1972年初高中毕业后,回乡一年当大队团支书,后当民办教师不久就当兵了。在部队干了3年入了党。从此就坚守我的人生信条——干一行钻一行干好一行。几年时间里,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事,我充分利用总参三部二局开放图书馆的机会,加强了文、史、哲方面的自学。鉴于我的工作表现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我成为处(团)里7人理论学习小组唯一的战士代表。有几次保送到大学学习以及提干的机会,都因种种原因而失去。1977年5月中旬,我谢绝处领导再次挽留我提干的厚爱,从上海江湾驻地复员回乡。下半年招聘到攸县大同桥农机厂当技术员。1977年10月,在高中班主任王伟明及政治课老师董楚材两位恩师动员下,我决定参加中断10年的高考。当年12月,我以良好成绩考入湖南师大政史系学习,实现了我人生第一次梦想。
1982年元月,大学毕业后不久,我从攸县师范调入中共株洲市委宣传部工作。不久,又调任中共醴陵市委、市政府工作,10年后又调入学校工作。无论在学校、机关、还是地方、学校领导岗位,我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自身的信念、阅历、经验、知识的实际,践行我的“干一行钻一行干好一行”人生信条,不负组织培养,尽力而为在不同岗位上做出让人信服的业绩。
在湖南工大期间,我担任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部(今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分哲学课的教学任务,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首先确立我的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教育。数年后先后出版《网络思想教育初论》(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 《双文明建设研究》(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在《中国教育学刊》《求索》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网络文化价值渗透与对策》等论文25篇,该文获2002年度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网络思想教育内质规定与表现特征》等论文,先后三次获省社科院、株洲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曾参与省教育厅立项的社科科研课题4项。2004年10月评聘株洲师专研究员。2007-2009年,我是国家教育部首次列为“网络思想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曾两次应邀参加全国学术大会,并作书面发言。2007年7月,被株洲工学院伦理学研究所陈科华所长按学校要求授聘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5年至今,转入历史地名研究,先后深入湖南14个州、市、1200多个乡镇,进行地名考察。近几年又深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山东、甘肃等省、市考察千年古县。其中甘苦自我知之,但我从不后悔。我曾在《途中偶见》中写道:“晓辉浴头千山暗,斜阳古渡宿鸟鸣。心随我意逢地转,岁月如歌看古今。”在《常宁天堂山》中写道:“人车无声闯险峰,夜半鸟唳岭复重。回首群山云天低,月下敲门惊旁东。”这两首地名诗,正是我奔劳于湖湘乃至全国各地的见证。
地名研究方面,我先后公开出版《湘东地名文化纪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株洲古今地名源流考释》(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湖湘地名纪事》(第1卷~第4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湖湘炎帝地名考释》 (湖南地图出版社,2019〕《湖湘古村古镇地名考述》〔(株洲卷),湖南地图出版社,2019〕等12本地名学术、文化专著;另主编《湘东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集》等7本专辑。参与或独立完成国家、省、市课题立项17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1篇,其中地名学论文76篇;而县域“地名源流”考释方面的论文,巳撰论文131篇,其中公开发表58篇。地名研究方面,我是不忘初心,尽力为之。
《湖湘地名纪事》(第1卷-第4卷)《湖湘炎帝地名考释》《株洲古今地名源流考释》等地名历史文化专著,获得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彰;《湖湘地名纪事》(第1卷-第4卷),获2018年株洲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著被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永久性收藏借阅,这对于该大学东亚研究专业以及“中国研究”的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料。
我先后还在《人民日报·副刊》《地名中国·郡县地名源流考释》《中国影像方志》《湖南日报》《史志株洲》《株洲日报》《株洲晚报》《湘东文化》等国内著名网、刊及地方网、刊上,发表地名历史文化文章120多篇。
我入党后践行我的人生信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级党组织、社会、社团给了我不少荣誉!现聘用为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工业大学地名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曾任中国散文学会三届理事。现当选为中国地名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地名区划学会第一副会长、湖南省地名研究专家,湖南省炎帝研究与传播基地研究员,株洲市地名区划学会执行会长;并兼任株洲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湘东文化》杂志社社长、株洲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我深感荣光又责任重大。然而,我一定不用扬鞭自奋蹄,始终坚守践行我的人生信条,那怕光热燃尽,终身不悔!
彭雪开坦言于湖南工业大学山水文园芙蓉居
2021年7月8日
【编者后记】:当被问到选择研究古地名的初衷是什么时,这位饱经风霜的老教授回答道:研究历史地名,俗称古地名、老地名,而千年以上的古地名是我最为关注的。让古地名“复活”,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彭教授依靠两条铁腿,行走于湖湘乃至中华大地上,探究古地名的前世今生。这十几年来,彭教授爬过最险峻的山,趟过最湍急的河,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背坏了多少包,用完了多少笔记本,但是作为一个老战士老党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做着这项艰巨的工作,从未停下过跋山涉水的步伐。在野外考察搜集资料完毕后,回到学校彭教授还要完成整理笔记,研读相关资料,编著书籍等工作。彭雪开教授的事迹和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湖南日报、南方周末、红网等媒体都对彭教授进行过专访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