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处
校级科研基地

关于全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督查工作情况的通报

发表日期:2013年08月28日 - 作者:管理员 - 资料来源:本站  - 点击数:


湘社科办〔201214
  
  印发《关于全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督查工作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省社科研究基地:
  
  现将《关于全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督查工作情况的通报》印发,近期请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讨论,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地建设工作。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2012820


  
           关于全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督查工作情况的通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省社科规划办于今年4月下旬至5月底,组织开展了全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和发展工作督查。按照《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评估方案(试行)》有关规定和《关于开展全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工作的通知》(湘社科办〔20126)的具体部署,在74个省社科研究基地(含联合挂牌基地)做好前期自查自评工作基础上,由省里统一组织分片实施督查,分别在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城市学院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五所高校召开了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工作片会,省社科规划办人员、评审专家、基地负责人和首席专家及相关人员与会。这次督查,采取基地负责人汇报、专家点评并逐项打分、专家组综合评估定级相结合的方式,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管理创新等方面,对每个省社科研究基地自2010年下半年至20124月期间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分五大项25小项进行评估打分;督查汇报过程中,省社科规划办和专家组及时与各基地交换了意见。随后,省社科规划办统计汇总督查评分结果,并依据各基地所提供的相关成果证明材料,认真核实、客观评估,形成了对基地工作的总体判断和具体评价。
  
  一、近一年多来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召开以后,随着文化改革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的加快,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各有关单位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基地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活动为纽带、以人才为关键、以创新为驱动、以投入为保障,努力建设具有学术特色、应用特长和地域特点的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从督查情况看,全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1.理顺了发展思路。我省社科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政产学研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融社科研究、成果推广、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探索形成了比较符合基地实际、基本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一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我省自2002年至今,先后分四批设立了省社科研究基地。一些设立时间较长的基地,其建设和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有的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比如,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基地、湖南省经济安全研究基地、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国际贸易研究基地、湖南省信用研究基地、湖南省财政与会计研究基地、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一大批基地,都在明确发展思路、确立特色优势、打造基地品牌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大成绩。二是积极探索合作发展之路。为了整合社科研究资源,省社科规划办对部分研究方向相近的基地进行了合并,并推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单位与实际工作部门成立联合基地,为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和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比如,湖南省“两型社会”研究基地由湖南大学与省两型办联合建设;湖南省经济安全研究基地由省经信委、湘潭大学联合建设;湖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研究基地由省财政厅、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联合建设;湖南省旅游研究基地由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合建设;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由省妇联、湖南女子学院联合建设;湖南省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建设;湖南省廉政建设研究基地由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与省纪委联合建设等,合作研究取得了日益明显的成效。三是拓展了转型发展之路。在2009年基地评估工作中,根据专家组的意见,我办对部分基地进行了更名。更名后的基地,建设和发展更加符合实际,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目标更具战略性和针对性,研究重点更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督查了解到,更名后的大多数基地都成功转型并获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不少基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社科研究的实际需要,拓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创新之路,在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同时,与时俱进推动基地建设创新发展。
  
  2.推出了研究成果。督查情况表明,全省社科研究基地不仅为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服务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围绕大局、服务决策开展了一系列社科应用对策研究。越来越多的省社科基地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对策意识和服务意识,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研究成果。据统计,有23个基地在国家和省社科基金《成果要报》上发稿37篇,相关成果得到副省级以上领导同志批示达10多次。绝大多数省社科研究基地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获奖数量达172项。二是获得了一大批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为主的省部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立项。据统计,两年来我省社科基地专家学者共有305人次参与国家各类课题研究,941人次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三是推出了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湖湘文化研究基地(联合挂牌挂靠湖南大学)首席专家朱汉民教授主持的《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实现了我省该类项目零的突破。据统计,各基地近一年多来,共推出专著520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求是》杂志及CSSCI各类刊物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2230篇,与前一个时期相比,数量明显增多,质量不断提高。这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大大提升了基地的知名度。
  
  3.聚集了人才团队。近年来,各有关单位在加强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中,注重把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搭建特色平台,推进管理创新,“筑巢引凤”、“外引内联”,努力形成人才资源汇聚的“洼地”,打造让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高地”,做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据初步统计,全省社科研究基地人才团队建设已达到优秀级别和我省一流水准的,约占总数的27%;达到良好水准的占总数60%左右。一些基地引进和培养了相当数量业务素质较高、学术成就突出、学研品德良好的科研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团队科研、协同创新和课题攻关的实力不断增强,“社科湘军”基地方面军的作用和力量正日益显现出来。
  
  4.增强了工作保障。大多数省社科研究基地挂靠单位对基地工作高度重视,越来越注重把省社科研究基地作为“科研重地”、“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特色窗口”来打造,科研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协调服务,加强基地内部建章立制,不断优化管理,为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督查情况表明,绝大部分基地挂靠单位的领导都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题、摆在突出位置,定期听取基地的汇报,许多基地挂靠单位主要负责人还亲自担任基地负责人或首席专家。据统计,目前有32个省社科基地由挂靠单位党委或行政一把手担任负责人,12个基地由挂靠单位党委或行政一把手担任首席专家;年经费投入超过100万元的基地有17个,年经费投入50-100万元的基地有33个。绝大部分基地建立健全了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了重点科研、项目投入、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工作计划和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一部分挂靠单位还专门出台了有利于加强基地建设、加快基地发展的政策措施,从经费投入、办公条件、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保障,促进了我省社科研究基地的持续发展和稳步提高。
  
  5.落实了整改要求。根据《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评估方案(试行)》“三年一评估”的要求,省社科规划办在2009年对所有在建基地(第一至第三批)进行了评估,有湖南省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研究基地(联合挂牌挂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魏源及湘西南文史研究基地、湖南省公共管理研究基地、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基地等6个基地被要求限期整改。督查情况表明,上述基地严格按照基地建设工作要求、评估标准和专家组反馈意见认真进行了整改,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目前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基地主攻方向还不够明确,建设和发展尚未“聚焦”与“聚力”。作为社科研究基地,应十分明确研究定位和主攻方向。如果定位不清晰、主攻方向不明确,与整个社科发展规划和工作布局相衔接的研究目标就难以实现,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就难以聚集,研究成果就会失之于零散。督查中发现,总体上前三批省社科研究基地大多数因为建设时间较长,学术凝炼和主攻方向相对集中、明确和稳定一些,而新成立的第四批研究基地不少存在着研究领域设置比较宽泛、研究选题的确定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有分量的系列成果等问题,“散光而不聚焦”的现象在各个批次社科基地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部分基地没有很好地依据定位凝练学术方向、聚焦重大问题、聚集科研力量、实施有效突破,基地建设特别是研究工作与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科和学校发展对接不够、结合不紧。甚至有个别基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与基地名称和发展方向不相符合,名不副实,发展堪忧。
  
  2.部分基地研究层次及其成果一般化,自身特色和创新优势还不强。研究特色和创新优势是社科基地加快发展、真正形成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两大关键因素。从督查情况看,尽管近年来我省大多数社科研究基地在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在强化特色、推进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提升层次、彰显特色、创新驱动”的要求来衡量,全省社科研究基地真正在很高层次、很强特色、很大创新上实现加快发展的并不多。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一是相当数量的基地研究成果水平一般。具体表现为:获立国家级高层次的项目数量偏少,部分基地还没有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多,应用研究水平不高;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成果档次和数量偏低偏少,成果转化应用率低等。据统计,督查期内,有50多个基地没有在国家和省社科基金《成果要报》上过稿,14个基地没有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25个基地没有在“三报一刊”发表过论文。二是首席专家及科研团队成员业绩不彰、名气不大,真正在社科研究领域有一席之地、在相关学科拥有话语权和富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及骨干团队还不多。这与学术资源和研究积累固然有关,但缺乏研究特色、缺少开拓创新,仍然是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制约。
  
  3.部分基地工作推进不够有力,投入和保障没有完全到位。督查发现,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投入保障没及时足额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一些单位争取基地挂牌和项目立项十分努力,挂牌以后、拿到项目就以为万事大吉,领导重视流于形式,工作推进缺乏力度,投入保障时有时无,导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时有出现。有的基地人员发生了重大变动,却没有按管理要求及时申报审批有关事项,没有将调整变更后的情况及时报省社科规划办备案。即使是在此次督查中,极少数基地的负责人或首席专家也未经请假缺席汇报会,或是基地汇报材料简单粗糙、统计数据不准确、汇报成绩经验和分析存在问题不够实事求是,等等。对于上述问题,各有关基地单位要予以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
  
  三、进一步加强全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的改进措施
  
  1.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从总量上看,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已经是数量不少、规模不小。从结构上看,现有应用研究类型的省社科基地中,“经济建设”类有30家、占40.5%;“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类各有4家、各占5.41%;“文化建设”类有22家、占29.7%;“社会建设”类有7家、占9.46%。同时有基础理论类型的研究基地7家、占9.46%。这虽与我省社科研究资源、文化发展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本相适应,但全省社科基地建设在结构布局和内涵发展上,特别是在对接发展战略、重大应用、高新趋势,以及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体现与时俱进时代精神等方面,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为此,要下决心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突出、内涵丰富、数量适宜、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省社科基地良性发展机制,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我省社科研究基地更好地为大局和决策服务、为学科建设和高校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2.注重创新、突出特色。创新驱动和特色发展,是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加快建设的必然选择。要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抓手,以提高社科研究成果质量为主题,立足湖南实际和现有资源,不断推进全省社科基地研究和管理工作创新。要加紧制定创新发展规划,深化拓展有关项目研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管理,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度,坚持把社科基地发展放到大局中、放到主战场、放到最前沿来谋划、来推进、来加强。要高度重视政产学研等创新平台建设,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两型”企业和增长性创新项目为服务重点,组织高水平应用型社科专家团队,及时提供战略设计、规划论证和发展咨询等方面的专门服务。要继续鼓励全省社科基地专家学者积极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求是》《人民论坛》杂志以及CSSCI各类刊物撰写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稿件。要重视运用省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鼓励每个省社科研究基地每年向《成果要报》提供1篇以上(每篇5000字左右)的重要研究成果稿件,以此展示和交流基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要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建设一支植根实践、服务人民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型人才队伍。今年下半年将投入资金200万元,对此次被评为“优秀”等级的35个基地,提供一定经费资助,支持他们做大做强。
  
  3.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加强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推动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全省社科基地建设点多面广,搞好社科基地科学管理势在必行。通过此次工作督查,全省各社科基地单位要学赶先进强管理,对照标准找差距,雷厉风行抓整改。各省社科研究基地挂靠单位、基地负责人和首席专家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及人财物等规范管理要求,切实提高我省社科研究基地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附:2012年全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专家组评分结果
  
  1.“优秀”等级基地(35个):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中心)、湖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党建理论研究基地、湖南省廉政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道德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网络德育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湖南省区域战略与规划研究基地、湖南省经济安全研究基地、湖南省信用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基地、湖南省核能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小企业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湖南省国际贸易研究基地、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研究基地、湖南省城市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三农”问题研究基地、湖南省西部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民族学研究基地、湖南省财政与会计研究基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省魏源及湘西南文史研究基地、湖南省曾国藩及湘中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
  
  2.“良好”等级基地(30个):湖南省学习型社会研究基地、湖南省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湖南省“两型社会”研究基地、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基地、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物流研究基地、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湖南省传媒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住房保障研究基地、湖南省公共管理研究基地、湖南省公安理论与公共安全研究基地、湖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研究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湘学研究基地、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湖南省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基地、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基地、湖南省语言与认知研究基地、湖南省翻译研究基地、湖南省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湘西民族语言研究基地。
  
  3.“合格”等级基地(9个):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农村居民社会化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创意产业研究基地、湖南省企业管理与投资研究基地、湖南省跨国投资与经营研究基地、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