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部门首页 |  部门简介 |  科研动态 |  项目动态 |  成果与奖励 |  研究基地 |  社科论坛 |  下载中心 |  科研管理系统 |  其他栏目
 
 首 页 ->  详细信息
刘则渊:“学术是生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12-06-13]  浏览次数:


刘则渊:“学术是生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刘则渊教授的学术人生

陈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15

  在国际科学计量学界,刘则渊曾被称为“奇迹的创造者”。“学术是生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50年学术生涯的生动写照。

  
植根经典著作探讨发展理论

  刘则渊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他研究问题力求从这些理论根据进行分析。他对“发展战略思想”的研究便体现了这个学术特点。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上,他首先从马克思关于人、社会与自然相统一的观点中寻求理论依据。以“科学技术活动产生的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两种关系”为基本范式的科学学学科建设规划,源于他对马克思提出的“以历史唯物论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为线索来分析人类历史过程和一切社会现象”的一般研究范式的深入研究;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源于他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而提出的“知识价值论”;以“尊重个人发展”的高等教育战略思想,源于他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度思考;“文理渗透”的大连理工大学文科办学理念,源于他对马克思关于科学的交叉渗透和统一整体化趋势预见的科学认识……这一切,在他那里形成以“哲学—科学—技术—经济”、“人—自然—社会”、“技术科学—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思想体系。

  1988年,刘则渊撰写了国内第一部关于一般发展战略理论的学术专著《发展战略学》,曾先后获得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和全国首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他的发展战略思想在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科学学学科建设及大连理工大学文科发展的实践中均有体现。

  他常告诫学生要多读经典和原著,重视理论研究,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与分析方法,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奠基科学学理论体系

  从1977年钱学森在《现代学科技术》一书中倡议建立“科学的科学”至今,科学学在中国已有35年历史。刘则渊亲历了科学学在中国的初创与发展,在科学学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创建和探索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20世纪,科学学发展遵循着贝尔纳和普赖斯倡导的科学学基本范式,将科学学定位为科学计量学,以“贝尔纳分析科学时的三大特点:定量研究、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为原则。基于这种范式,刘则渊构建了“对象维—学科维—研究维”三维矩阵,作为中国科学学理论体系框架,为科学学拓展出一片新的疆域。

  刘则渊重视科学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世纪70年代,他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对科技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取得了“哲学—科学—技术—经济波动转化规律”等诸多研究成果。2002年,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博士点获得批准后,刘则渊试图把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学建立在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但深感计量方法存在很大不足。另外,由于他敏锐地察觉信息可视化技术将对科学计量学带来巨大冲击,从2004年,他开始带领大家翻译国外文献,进行科学学新研究方法的探索。在他的努力下,我国学者开始与国际学术界频繁地交流、互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技术科学”是钱学森提出来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刘则渊通过与钱学森频繁的书信往来,领悟到技术科学思想的精髓。他从理论出发,剖析了技术科学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他还结合新巴斯德象限理论,构建了以人类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为理论基础的三螺旋结构,从而为中国的理工科大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以技术前沿知识图谱为支撑,进而提出了中国的强国战略。

  
领路学术富有激情

  从教50年来,学术研究已融入刘则渊的血液,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则渊有极强的学术敏感度,借此,他培养了一个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198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出版后,立即引起刘则渊的思考,他提出的“知识价值论”引发了国内对知识经济理论的高度关注;2004年,报纸上一则不足200字的短文《科学家拟绘制科学门类图》激发了刘则渊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兴趣,经过相关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在国内的发展;2009年,对英国e-Science和美国“赛博实现的发现与创新”(CDI)的关注,促使他提出“国家网络支持的发现—创新体系”的概念。

  刘则渊担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时,曾提出“文理渗透、中西融汇、学研一体、博专结合”的办学理念,对理工类大学文科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还申请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博士点、“985工程”二期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省部级创新基地,建设了大连理工大学第一个人文学科实验室——WISE Lab,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科学知识图谱著作《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引进了大连理工大学第一个文科长江学者。

  
痴迷学术壮心不已

  从金相热处理到自然辩证法和技术哲学,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到发展战略学,从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到科学知识图谱,刘则渊凭借对学术的孜孜追求,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追踪探赜,不断求索科学学理论的真谛,探求科学的“非常之道”。

  “追踪学术前沿的兴趣,是学术生命的不竭动力”,“适应需求的学术转向,是学术生命的突出特征”,“我的学术生命,生长又回报于社会生活实践”,是刘则渊对自己学术历程的总结。“学术即生活”,是刘则渊科研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几乎时刻都在思考学术问题,每当有灵感和新的想法,他便与大家展开讨论。他指导博士生写毕业论文,常常在深夜回复学生的邮件。凭着这样的工作热情,刘则渊在科学学的沃土上收获了累累硕果。他因对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因对大连发展的贡献而两次荣获大连市“优秀专家”的称号。2011年,他又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面对荣誉,刘则渊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抱负。他要“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使其得到发扬光大”。怀揣着这样的远大志向,刘则渊仍然笔耕不辍,夜以继日地投身于科学学事业之中。

  为本科生上课,与博士生讨论论文,整理科学学理论的经典文献,是这位年逾七旬老人的日程表。他认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是个人学术生命的延长与超越。因此,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刘则渊很受学生尊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会曾赠诗予他:“刘郎虽远桃千树,则皇彪炳无字歌。渊渟岳立成积累,师风吹雨过凌河。”他回赠道:“文化播种自由树,理性谱写解放歌。汇流人生几多累,聚成复兴中华河。”他的志向和世人对他的评价已昭昭然。

责任编辑:李秀伟

页面功能:[打印]  [顶部]  [关闭]
 

建议您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1024×768 并使用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联系方式:0731-22183450
 
  地        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湖南工业大学科技楼4楼 邮政编码:412007
电子信箱: science_zhuzit@163.com